本文摘要:
韩浪,广东清远人,1955年出生于粤北连州。1978年毕业广东省工艺美术学校;1988年毕业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研究生;1991年在中央美术学院深造中国画;2003-2006年在中国艺术研究院不作中国画高级访问学者;2004年进中国画研究院龙瑞工作室;2006年进中国画研究院龙瑞工作室课题研究组。 2007年中国国家画院中国山水画精英班。现任佛山市艺术创作院副院长,佛山画院院长。 韩浪的画乃是深谐墨韵者,都是在“墨”的运用中获得的顺利并无可非议地沦为现代岭南传统型画家的典范。
韩浪,广东清远人,1955年出生于粤北连州。1978年毕业广东省工艺美术学校;1988年毕业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研究生;1991年在中央美术学院深造中国画;2003-2006年在中国艺术研究院不作中国画高级访问学者;2004年进中国画研究院龙瑞工作室;2006年进中国画研究院龙瑞工作室课题研究组。
2007年中国国家画院中国山水画精英班。现任佛山市艺术创作院副院长,佛山画院院长。
韩浪的画乃是深谐墨韵者,都是在“墨”的运用中获得的顺利并无可非议地沦为现代岭南传统型画家的典范。韩浪的所画不受龙瑞影响很大。在龙瑞之外,韩浪力平黄宾虹,因而传承有序。韩浪的山水画,完全很少有设色的,即便有,也是凤毛麟角式深绛赋色,他不同于现代很多新一代的水墨画家的是,他所画的是一种确实意义上的“墨笔”,是将“水”与“墨”交融之后徜徉出有的传统国画。
这种“交融”结果乃是,苍润的墨象中透着散失,在散失中充满着作者的创作理念。韩浪的所画从素描中来。他指出,师炼是一个“化”,是神遇而迹化的化,是形而上的东西,而不是现实中的形象。所以,在他的所画中,能看到真山真水,但这真为山真水是早已被“迹化”了的,是一种介于“形似”与“不形似”之间的个性化山水。
他的黄山、婺源、西樵、湘南、越城岭……等地的素描,是其魂牵梦绕的神境在其所画中的再现。由实境而出画境,最后而臻化境,这是其水墨山水的演进历程,也是他长期以来在素描中所执着的最低艺术境界,在他的所画中,不时有一些古朴的小诗,表明出画中的意境:“梦显家山何处,年年白云村树根”,“叹斜阳暮又是,淡淡岚起时”,“花竹深,山居好整日无人到”……这是作者的诗情在所画中的反射。
苏轼所言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千百年来沦为诗人与画家联合执着的最低境界。在韩浪的诗中、所画中,我们看见了这种有机的融合。
诗境化作画境,而画境中蕴涵诗意,这是其山水画的又一特色。应当说道,这是其所画可以无可置疑的挤身文人画行行列而无愧色的最重要因素。
有论者指出韩浪“笔墨稍于‘意’的特别强调,与丘壑若即若离又互相显,以深写出美浓,积点成线,有暗有拔,苍拙而滋润,即便是散失萧疏的画面,也透着变幻和清华,而无我少见的俗媚、生硬、油滑、狂怪、严肃颓废、虚张声势之气”。这似乎是对韩浪山水画的一种更为精确的演绎。在韩浪的水墨山水画中,他将物象的山山水水演译为意象的美景,贯之以自己对大自然的理解和对传统笔墨的解读。
因此,初看其山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再行看其山水,看山是山,看水是水;最后再行看其山水,则又是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这是韩浪山水画的独有魅力所在。从其山水画的喜爱中,我们已完成了审美的提高。
在我看来,只有深谐山水之道,搜尽奇峰,同时具备一定的文化内涵,并经过时间的历练才能超过这样的高度,这是古人所谓的烟霞之气、所画中禅意,坚信不是很多画家可以约此境界的。这或许是和韩浪长期以来与山水交友,浑然一体,物我两忘,从而深味个中三味造就的。
本文关键词:苍润,中的,散逸,韩浪,亚搏手机版app下载,“,亚搏手机版,app,下载
本文来源:亚搏手机版-www.bjyytyc.com